一、目的:
- 讓學生於課後促進和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,為新的學習做好準備。
- 讓學生藉著做家課測試自己的學習進度及找出需要改善的地方。
- 幫助學生發展在家中獨立學習的能力,作為學校學習的延續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,從而編排下一教節的教學計劃,或調整教學進度及教學方法。
- 促使家長和學校合作,以便幫助學生改善學習,或進一步鼓勵學生發揮潛能。
二、基本方針︰
- 能因應各科的學與教發展重點,設計能促進學習,多元化及有效益的家課。
- 平衡學生做功課及休息的時間,使學生能享有健康的生活模式。
- 定期收集各持份者對家課政策的意見,適時檢視及修訂政策。
三、運作程序︰
- 設計有效益的家課︰
由課程主任帶領各科主任因應各科的學與教發展重點,設計多元化、促進學習及有效益的家課。各科訂立家課之原則如下︰
- 能結合課堂的教學進度,緊扣學習目標,鞏固學生學習;
- 設計富趣味、生活化、重思維及協作等有效益的課業,引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內在動機,避免無意義和機械式的操練或抄寫;
- 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,能培養學生的自發學習和創造能力;
- 能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,可按個別學生學習的需要,調整家課的要求及提供支援;
- 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;
- 需要學生運用不同的資源,搜集資料,完成家課。如圖書館、互聯網及其他社會資源等,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;
- 善用長假期的自學任務︰
善用長假期安排適量的自學任務,以代替傳統的書寫課業及補充練習,盡量減少安排課業,讓學生善用假期充分休息或發展個人興趣。
四、實施、監察及檢討工作︰
- 學校須按校情及學生需要制定適切的課業政策,主動為學生創造空間,促進他們的全人發展。
- 教師必須考慮學生放學後可用的時間,訂立各科家課種類、數量及分配的原則,然後由課程主任及各科科主任監察施行,以便學生能有充足的時間休息和遊戲。
- 學校透過分級家長會及學生家課冊,向學生及家長作出解說並給予指引,使學生與家長明瞭自己的責任,以達致家校合作,促進學生學習。
- 各科組任教老師將定期檢討家課種類、數量、質素及均衡分配等各方面作出全面的評估,並考慮家長對家課政策的意見,以持續完善本校的家課政策。
- 將校本課業政策上載到學校網頁讓家長知悉政策及具體實施安排,並定期(每學年至少一次)蒐集持份者的意見,以優化校本課業政策。